您当前位置: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新闻 > 正 文

兰州大学青年教师科技支撑定西市牧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15-09-11 】     【选择字号:

2012年兰州大学青年教师郭旭生和丁路明在定西的肉牛养殖户开展苜蓿窖贮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

甘肃民祥牧草公司裹包青贮饲料生产基地

    84日,《定西日报》头版文章《平凡小草成大业——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发展纪实》报道了甘肃民详牧草生产裹包青贮饲料2年多的历程,并对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师郭旭生教授为之而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86日的《定西日报》中作了进一步相关报道。这是兰州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又一范例。更可喜的是郭旭生教授争取到“全国第一届青贮与牧草保存学术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15923-26日在定西市召开,这对于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定西,了解甘肃和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区发展草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郭旭生教授提出了“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区发展苜蓿青贮产业以有效利用退耕还草生态保护建设种植的大面积紫花苜蓿优质饲草资源”的发展模式,并通过紫花苜蓿青贮技术的转化扶持甘肃民详牧草公司开展商品化苜蓿裹包青贮饲料生产,有力推动了定西市安定区苜蓿产业的快速发展,开拓了甘肃定西市黄土高原丘陵区紫花苜蓿产业化高效利用的新局面,也为同类地区生态保护和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典型示范。

  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实施西部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区(甘肃、宁夏、陕西所辖部分地区)人工草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紫花苜蓿作为耐旱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在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效应,并对促进地方经济和草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甘肃省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为935万亩,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省份;而作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的陇中地区种植面积已达245万亩。紫花苜蓿为优质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由于受地理地形条件及传统利用方式的限制,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丘陵区大面积的紫花苜蓿优质饲草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仍处于传统干草调制和加工草颗粒的小范围利用模式,苜蓿草产品质量低劣(苜蓿品种老化、盛花期收获和叶片脱落所致)。

  2012年,刚从美国访学回校,一直从事青贮饲料研究的郭旭生教授积极与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取得联系并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科技推广和研究基地,选择养殖场开展紫花苜蓿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于2013年带动甘肃民详牧草有限公司实施商品化紫花苜蓿裹包青贮的生产。在该地区调制青贮饲料不仅可最大限度的保存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又可实现产业化发展。

新闻背景: 

  甘肃民详牧草公司是一家一直生产草颗粒的小型民营企业。2013年开始生产商品化裹包青贮饲料,目前公司可年产15万吨青贮饲料,产值达1.3亿元,跻身于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当地牧草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的增收和脱贫致富。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贫困山区,发展牧草产业比全国其它地方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地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发展牧草产业将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草兼作、寓粮于草)和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并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可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