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简介
发布时间:2015-04-02 新闻来源: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 字体大小T|T
一、历史沿革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89年,兰州大学成为首批获得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高校之一。
兰州大学为规范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类项目的管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做好产学研工作,搭建大型应用技术研究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2013年由兰州大学全资注册成立了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4年12月兰州大学向环保部申请并获批准将资质主体变更为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业务执行机构
公司下设专门的业务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评价室、分析测试及数据模拟实验室、应用研究室、档案资料室等部门具体负责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开展,并由兰州大学成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对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进行内部审核和质量控制。
三、团队概况
公司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共29名,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11名,袁九毅教授荣获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有两位工程师获全国优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荣誉称号。专职技术人员的专业领域包含大气环境、环境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大气探测、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
四、环评资质范围
化工石化及医药(甲级)、建材火电(乙级)、交通运输(乙级)、社会区域(乙级)、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五、部分业绩介绍
早在70年代,兰州大学就在西固工业区开展了污染气象观测和光化学烟雾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之一。1989年兰州大学成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心,主要业绩如下:
1995年,完成《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千万吨改扩建、12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原国家环保总局高度评价。
1996年,完成国家区域环评第一批试点:《西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区域环评的指南。
2003年,完成《西固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开创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价先河。
2008年,完成国家风险评价试点:《兰州石化环境风险评价》,所提出的石化园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被推广使用。
2009年,为支持汶川地震甘肃灾后重建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汶川地震甘肃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汶川地震甘肃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受到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表彰。
2011年,完成《长庆陇东油区“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规划》,该规划已作为陇东油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依据。
2013年,完成《甘肃省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我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4年,完成《中石化甘肃省矿权区“十二五”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矿区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纲领。
2015年,完成《兰州市自来水管线(兰州石化公司厂区周边自流沟段)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开展了场地污染修复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索工作。
兰州大学致力于服务地方环保事业,完成的各类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受到有关部门好评。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科研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发表了多篇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类的高水平论文,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环境保护人才。